国内首台

仰屋著书网 4471 2025-04-05 06:32:43

朱子在注解《论语》中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这句话时说:天地之化,往者过,来者续,无一息之停,乃道体之本然也。

⑩朱熹:《周易本义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257页。可见德义是孔子解《易》与祝卜观《易》的最大区别之所在,而刚柔思想正是《易传》最重要的德义,一切其他德义皆以此为根据。

国内首台

有使人者,有事人[者。恐以守功,敬以承事,知以避患……(41)这里的三句子曰加起来可谓一篇系统的刚柔论,其核心同样是以刚柔观念解释易理,它将刚柔相济提升到万物之义的高度,指出过刚与过柔的结局分别是亡和沉,且以天地为例指出,刚健僮发而不息之天,如果无柔救之,不死必亡。对于刚柔概念与《易传》思想及其与孔子关系的分析,不但使我们得以从思想史的角度理解了从《易经》到《易传》的转变过程,而且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在这一进程发挥的作用,把握孔子晚而喜《易》后所发生的思想变化。(38)有关孔子晚而喜《易》后的思想变化,参见赵法生:《孔子晚而喜〈易〉与其晚年思想的变化》,《哲学研究》2012年第2期。(《周易·系辞下》)孔子认为吉凶与祸福相互转化之幾就在人自身态度与意识之中,君子趋吉避凶必须见幾而作,见幾而作的关键则在于通晓刚柔之理。

(35)徐复观:《中国人性论史(先秦篇)》,第493页。对于两爻爻性和六爻爻位刚柔属性的判定,为《彖》和《小象》重新解释《易经》的吉凶悔吝提供了思想前提,也为《易经》提供了新的诠释典范。他自称述而不作,实际上是以述为作,创立了儒学。

此后,许多书院仿照此学规以为学规,就不是偶然的了。为学之要是学习方法,归结到笃行。弟子有三千之多,其中大贤七十二人。处事与接物之要,则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仁与义的具体体现。

太学生也能对政治发生影响。这是书院的根本精神之所在,与读书做官、读书求利的工具教育有根本区别。

国内首台

圣人与大人,是为人的最高标准,书院教育就是以此为培养目标。与此同时,宋初三先生中的孙复、石介,亦开科讲学。其实,早在朱子之前的北宋初期,有些书院就立有学规。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。

国朝官材取士之法,进士而已,虽间设科目如所谓贤良方正、博学宏词者,特以疑文隐义固于所不知,……甚者至于不复读书也。北宋初,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,涌现出一批儒家学者、思想家,他们以儒家经典教授于各地,随之便出现了很多书院。[11] 但是,从《朱子语类》等记载来看,师生问答讨论之间,涉及政治时局方面的内容并不少,有些是通过评论历史人物及政治得失体现出来的,有些则是直接讨论现实问题的。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,南宋朱熹所到之处,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,他以白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尤其是朱子,一生为官不过九年,绝大部分时间从事书院教育,他的大部分著作也是在书院写成的。[4]《朱文公文集·白鹿洞书院揭示》,四部备要本,卷七十四,第16-17页。

国内首台

但这些语录是学者们在书院讲授中,以问答形式记录下来的思想成果,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。这次交流,虽因见解不合而散,但是对于发展各自的学说,起到很大作用。

进入近代以后,西方的大学便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手段,知识也就变成工具了。其中,一部分人从政,他们中的很多人,按照儒家的仁民思想,革除弊政,实行惠民政策,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,受到人民的拥戴。一旦上帝的权威衰微之后,人如何挺立,就产生了很多问题。他不仅坚持一位学者的尊严和独立人格,而且在书院讲授和著作中坚持自己的主张。秦朝统一全国之后,实行焚书坑儒,除了《周易》和专门的技术如种树之书,禁止儒家经典在民间流传。[8]《王阳明全集·大学问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,卷二十六,第967页。

比如韩国的白云洞书院,就是在朱子修复白鹿洞书院(1179年)后的第三年仿照白鹿洞书院建成的。朱子主持白鹿洞书院时,又请陆九渊到书院讲学,陆九渊欣然接受,为诸生讲《论语》中君子喻于义一章,朱子大受感动,将其讲词刻于书院的墙上,以流传后世。

儒家虽不能作帝王师,却要维护道统的尊严。为此,朱子对当时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,认为朝廷以文词取士,而士人以干禄为目的,丧失了教育的功能。

朱子斩钉截铁地说,我平生所学,只有正心诚意四字,岂能放弃。从北宋开始,张载、二程,到南宋的朱熹、陆九渊,直到明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,都有这样的语录。

这些地方经常是一家或少数人相聚,读书论道、修身养性,此即早期书院。古代西方的大学也重视知识理性(托马斯·阿奎那),但以论证上帝存在为根本任务。但唐朝的书院还是初创,在其发展演变中产生了两种功能。他们直接参与政治、实施儒家主张的机会很少,主要是通过言论和著述发表自己的主张,以影响当时的政治。

圣人是人而不是神,是人人可以学、可以做到的,因为人人都有成圣的内在根据。说到底,是一种德性教育,即不是以获取具体知识为目的,而是以提高德性、实现理想人格为目的,以修身养性的实践教育为根本途径,其方法则自由灵活而又多样,如读书、问答、讲论、辩论等等都是主要方法,最后则归结为实践。

朱子特别指出,书院的根本目的,是讲明理义以修其身,然后推以及人,非徒欲其务记览、为词章,以钓声名、取利禄而已也[4]。大部分人则在各地从事文化教育事业,培养人才,发展教育,为文化教育做出了贡献。

书院不同于官学,它是由著名学者、思想家、教育家主持的教育机构,相当于后来的私立大学。这与理学即新儒学的兴起有直接关系。

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书院 。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。比如后经朱子修复而成的白鹿洞书院,其前身就是唐朝李渤兄弟隐居读书之处,因养一白鹿而得名。这是韩国最早的书院之一。

参加的有朱子、吕祖谦、陆九龄、陆九渊及其弟子。其中的修身与经术,可说是所有书院的共同要求。

这是一种非常灵活而又启发智思的教育方法,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具体对象、具体情境下进行的,与纯概念的推理不同,它可以产生具体真理。秦朝的教育,实行法家韩非的以吏为师,以法为教,由各级官吏直接掌握教育,教育直接为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服务,教育失去了独立性,也放弃了文化学习。

后因得罪朝廷权臣而被罢黜,他的学说被打成伪学,他本人被打成伪党,遭到迫害。古代书院是开放的,四方学者都可以到书院讲学,如朱子、王阳明等人,每到一地,都要到书院讲学,很多书院都留下他们的足迹。

上一篇:沃尔沃微挖
下一篇:高端市场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2025-04-05 07:10

儒家虽然讲爱有差等,但那是就内在价值的差异性而言,并不否定其共同性。

2025-04-05 07:09

老子说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2025-04-05 05:29

[21] 廖明春:《郭店楚简儒家著作考》,《孔子研究》1998年第3期。

2025-04-05 05:10

首先,并非不能讲理,正如清人也使用这一术语。

2025-04-05 04:51

就中国哲学而言,古代哲学家区分了这两种需要及其价值,而以精神需要及其价值为更高,特别是儒家,高扬了精神生活的价值[5]。